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①目的结合鼻内镜筛窦手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对筛窦安全标志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临床手术防止和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②方法选择30例(60侧)外观无异常、经40 g/L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3例,女7例),用MJ 3435型带锯机,沿眉弓上缘及枕骨粗隆上1 cm连线水平锯开颅盖骨,去除脑组织;沿正中线矢状锯开头颅,去除鼻中隔;经眶下孔与正中剖面平行矢状锯开,用解剖刀、筛泡钳和剥离器等依鼻内镜下筛窦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结构的径线.③结果鼻丘中心至中鼻甲前端附着点的平均距离为(1.91±0.32)mm.钩突的前上末端到中鼻甲前端附着点的平均距离为(0.31±0.10)mm,钩突的后下末端到下鼻甲附着点的垂直平均距离为(1.16±0.40)mm.筛泡中心到下鼻甲附着缘的最小平均距离为(11.96±2.31)mm.筛顶板长(27.22±6.91)mm,筛顶板前部宽(7.93±2.80)mm,中部宽(9.10±3.72)mm,后部宽(9.83±2.31)mm.中鼻甲前下缘距纸板最小平均距离为(9.68±2.12)mm,中鼻甲基板前内下缘处距纸板最小平均距离为(11.06±4.23)mm,中鼻甲前下缘距筛板的距离为(19.96±6.46)mm,中鼻甲基板处前内下缘距筛板的距离为(17.98±5.53)mm.④结论筛窦解剖结构的径线,特别是与鼻腔鼻窦某些手术保留的结构之间的距离,对鼻内镜手术有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内镜下鼓室窦和面神经隐窝的应用解剖学
鼓室窦
面神经隐窝
解剖学
内镜
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的应用解剖
额隐窝
鼻丘
鼻内镜
解剖
内镜下乙状窦前后入路的临床解剖学比较研究
内镜
解剖
桥小脑角
显微手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鼻内镜下筛窦手术安全标志的解剖学测量
来源期刊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内镜检查 鼻丘 钩突 筛泡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耳鼻咽喉科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6,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Q984
字数 21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4488.2005.01.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
193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镜检查
鼻丘
钩突
筛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4488
37-1356/R
大16开
青岛市登州路38号
24-126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85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