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摘要:
通过分析黑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识别沿黑河干流不同地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祁连山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以地下水向河流排泄为主.(2)南部盆地,在山前戈壁带,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进入细土平原后,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非汛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在农灌区引河水通过田间入渗补给地下水.(3)北部盆地,在金塔灌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引水灌溉入渗补给;在金塔灌区到额济纳旗,河流入渗转化为地下水.
推荐文章
柳江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证据
氢氧同位素
水化学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
柳江盆地
贵阳市地表水地下水化学组成:喀斯特水文系统水-岩反应及污染特征
地表水地下水
水化学组成
喀斯特
水文系统
水-岩反应
污染特征
贵阳市
济南泉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研究
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
水化学特征
稳定同位素
外来调水对华北低平原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以河北省南皮县为例
调水
水化学特征
水质
地表水?地下水转化
华北低平原区
南皮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
来源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 水化学信息 黑河流域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工程·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3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4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5888.2005.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光辉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132 2178 26.0 38.0
2 陈宗宇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36 725 17.0 26.0
3 聂振龙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81 1471 21.0 3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404)
二级引证文献  (47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1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2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3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4(4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5(4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6(71)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17(7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67)
2018(9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0)
2019(8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81)
2020(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
水化学信息
黑河流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双月刊
1671-5888
22-1343/P
大16开
195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74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