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情况.方法总结分析96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IN-Ⅰ为9例,CIN-Ⅱ为27例,CIN-Ⅲ为60例.结果 CIN病变的发病以30~40岁年龄组多见,阴道镜诊断较准确,各种级别CIN的方法处理有:物理治疗、手术刀锥切术、电热环治疗(LEEP)、全宫切除术等.结论从CIN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它的处理方法不仅在于它的级别,而且要从患者的年龄及生育情况出发,以去除宫颈病变部位为最可靠的方式.治疗不足危害性大,做好CIN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推荐文章
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宫颈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mdm2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子宫颈癌中的表达
子宫颈肿瘤
鳞癌
腺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mdm2蛋白
应用组织芯片研究hCTR1在子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宫颈肿瘤
顺铂
免疫组织化学
芯片分析技术
人类铜转运蛋白
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子宫颈癌
层粘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受体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子宫颈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特点
来源期刊 广东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诊断 治疗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7-338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23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448.2005.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丽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59 317 10.0 16.0
2 林仲秋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255 1293 18.0 25.0
3 张丙忠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44 229 9.0 13.0
4 陈勍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63 429 11.0 17.0
5 陈志辽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48 150 8.0 11.0
6 张睿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85 513 13.0 20.0
7 周晖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130 1057 18.0 28.0
8 杨清元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10 30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诊断
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学
半月刊
1001-9448
44-1192/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46-66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55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44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