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首次合成了新型配位化合物(FeCp2)0.13[Ni(C3S5)(C3S7)],配体为具有12个S原子的杂戊烯,通过EA、ICP、IR、1HNMR、UV对这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变温四探针法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链增长及二茂铁阳离子的引入使配合物的室温导电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
推荐文章
卟啉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卟啉
单体
低聚物
电化学性质
多孔结构Li3V2(PO4)3/C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钒锂
多孔结构
Ag/C包覆对Li[Li0.2Mn0.54Ni0.13Co0.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
固溶体材料
化学沉积法
表面改性
复合包覆
(Bu4N)0.9 [(C4S4H4)2Ni]的合成及表征
合成
双二硫杂戊烯
(Bu4N)0.9 [(C4S4H4)2Ni]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FeCp2)0.13[Ni(C3S5)(C3S7)]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来源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双二硫杂戊烯 (FeCp2)0.13[Ni(C3S5)(C3S7)] 合成 电化学性质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与化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4-507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14.81
字数 20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0185.2005.05.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晓红 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学院 29 108 6.0 9.0
2 王晓晖 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学院 22 127 6.0 10.0
3 张文韬 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学院 16 30 3.0 4.0
4 李晓春 22 27 3.0 4.0
5 杨宪立 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学院 5 2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二硫杂戊烯
(FeCp2)0.13[Ni(C3S5)(C3S7)]
合成
电化学性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0185
15-1220/N
大16开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西536号
16-12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286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