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同期应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全组13例,年龄3~42(9±17)岁.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为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其中7例为房间隔缺损(VSD),5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为3种心脏复合畸形(VSD、ASD及PDA).介入治疗顺序:先行VSD封堵术,其次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1 d、1个月、6个月及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ECG及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3例同期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1 d、1个月、6个月及1年TTE显示室间隔及房间隔无残余分流.并发PDA患者,应用PDA封堵器关闭术后10 min降主动脉侧位造影,无残余分流.结论:同期介入治疗ASD并发某些心脏畸形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可行的方法.
推荐文章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126例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心脏超声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护理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
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器
护理
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58例临床观察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传统治疗
临床评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室间隔缺损并发畸形的介入治疗评价
来源期刊 心脏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介入治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5-19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1|R654.2
字数 19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7236.2005.02.03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4)
共引文献  (147)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2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心脏杂志
双月刊
1009-7236
61-1268/R
大16开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52-131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6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6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