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脾胃湿热证是临床常见病证,相关研究认为其形成与气候、饮食、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体质因素有关.为了探讨脾胃湿热证形成的机理,我们对大鼠进行了脾胃湿热证热偏重、湿热并重型造模,并在相应的清香散、苍术白虎汤干预下,分组观察大鼠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湿热并重组血浆胃动素增高,热偏重组血浆胃动素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苍术白虎汤组、清香散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湿热并重组、热偏重组血浆胃泌素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清香散组、苍术白虎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推荐文章
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血浆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
脾胃湿热证
热偏重
湿偏重
淋巴细胞/HSP70
水通道蛋白2在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中表达的研究
脾胃湿热/中医病机
三仁汤
白虎加苍术汤
水孔蛋白类
动物,实验
大鼠
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胃窦P物质、生长抑素的影响
三仁汤
脾胃温热
湿重于热
P物质
生长抑素
大鼠
杏仁
白豆蔻
法半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脾胃湿热证热偏重、湿热并重型大鼠模型血液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的变化研究
来源期刊 浙江中医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热偏重型 湿热并重型 胃动素 胃泌素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173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8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411-8421.2005.04.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文彬 13 136 7.0 11.0
2 文小敏 41 424 15.0 19.0
3 廖荣鑫 7 101 5.0 7.0
4 吴仕九 12 124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脾胃湿热证
热偏重型
湿热并重型
胃动素
胃泌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中医杂志
月刊
0411-8421
33-1083/R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32号
32-1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3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95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