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出了高锰酸盐强化臭氧氧化助凝技术,并分析了复合氧化助凝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氧化比单独臭氧氧化更有利于对浊度的去除.复合氧化的投加顺序是先投加高锰酸盐后投加臭氧,较佳的剂量配比是高锰酸盐0.4 mg/L与臭氧1.0 mg/L.复合氧化除浊的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复合氧化可适应更大的G值变化范围;助凝效果受原水水质的影响,原水硬度为160 mgCaCO3/L时助凝效果最佳,原水TOC浓度为3 mg/L时对混凝的影响最小;低温有助于复合氧化助凝;复合氧化受pH值影响较小,可以适应较大范围的pH值变化.与臭氧氧化相比,复合氧化更能适应水力和水质条件的变化.
推荐文章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处理微污染水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
预氧化
微污染地表水
高锰酸盐氧化-碘量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
高锰酸钾
碘化钾
氧化剂
指数
测定
氯离子
干扰
高锰酸盐药剂预氧化去除受污染地下水中铁、锰
预氧化
除铁
除锰
受污染地下水
高锰酸盐预氧化与活性炭-砂滤池联用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试研究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
强化混凝
颗粒活性炭
砂滤池
强化过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臭氧/高锰酸盐预氧化助凝及影响因素
来源期刊 中国给水排水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臭氧 高锰酸盐 复合氧化 助凝
年,卷(期) 2005,(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述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3
页数 4页 分类号 TU991.2
字数 32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4602.2005.08.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230 2830 30.0 42.0
2 马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318 7688 47.0 69.0
3 刘晓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11 272 9.0 11.0
4 贺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2 8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74)
二级引证文献  (89)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臭氧
高锰酸盐
复合氧化
助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给水排水
半月刊
1000-4602
12-1073/TU
大16开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层
6-8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49
总下载数(次)
39
总被引数(次)
168350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