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已广泛应用于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研究表明PPI与抗生素联合应用的三联或四联疗法对治疗幽门螺杆茵(Hd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溃疡具有良好的疗效.该项研究应用雷贝拉唑和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溃疡,对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及症状缓解程度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其疗效.方法对12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并经快速尿素酶法和病理学特染法测定为Hp阳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雷贝拉唑组70例,奥美拉唑组50例.两组分别予以二联疗法:雷贝拉唑(波利特)10 mg或奥美拉唑(奥克)20 mg,每日1次;阿莫西林0.5 g,每日3次,连续2周.记录用药第1、3、7和14天病人症状的改变程度.全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溃疡愈合和Hp根除情况.结果溃疡愈合率:雷贝拉唑组为94.3%(66/70),奥关拉唑组为72.0%(36/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症状缓解率:雷贝拉唑组第1、3、7和14天分别为81.4%(57/70)、94.3%(66/701)、97. 1%(68/70)和98.6%(69/70),奥美拉唑组为38.0%(19/50)、64.0%(32/50)、82.0%(41/50)和92.0%(46/50),两组第1、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Hp清除率:雷贝拉唑组为91.4%(64/70),奥美拉唑组为88.0%(44/5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副作用: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均无明显的副作用,能连续接受治疗.结论雷贝拉唑(mbeprazole)是一种新型的PPI,与第1代相比较,其有起效迅速、非肝酶代谢、作用强而持久等优点.雷贝拉唑的化学结构是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能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系统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可以更加显著地降低基础和餐后的胃酸分泌,更为快速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雷贝拉唑本身亦具有较强的杀Hp作用.该研究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能提高溃疡愈合率及迅速缓解症状,并能有效根除Hp.与奥美拉唑组相比较,雷贝拉唑组在溃疡愈合率及症状缓解率方面更显优异.
推荐文章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附40例分析
雷贝拉唑
三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奥美拉唑
幽门螺杆茵
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效果研究
胃溃疡
雷贝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临床疗效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消化性溃疡(PU)
幽门螺旋杆菌(Hp)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疗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
来源期刊 中国内镜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雷贝拉唑 阿莫西林 幽门螺杆茵 相关性溃疡
年,卷(期) 2005,(z1) 所属期刊栏目 消化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3-20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
字数 142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雷贝拉唑
阿莫西林
幽门螺杆茵
相关性溃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内镜杂志
月刊
1007-1989
43-1256/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42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1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75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