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野外试验,在分析典型小流域坡地地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下垫面的非均质性和空间变异性,通过测定坡地岩土的水分变化和流域出口裂隙岩体渗流对降雨入渗的响应,对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小流域水量转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裂隙岩体渗流对暴雨过程具有明显响应;岩土二元结构下垫面具有较强的储水和透水功能,为降雨入渗过程中土壤层与裂隙岩体层之间形成暂时饱和区创造了地质条件,这为坡地渗流的集蓄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水分在风化裂隙岩体中的运动存在优先流现象,这说明考虑下垫面的非均质性和空间变异性将有助于正确认识水分在风化裂隙岩体中运动的真实性,也说明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在风化裂隙岩体中是不合理的.
推荐文章
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等效渗流阻模型
渗流
裂隙岩体
渗流阻
应力耦合
模型
裂隙岩体渗流概念模型研究
裂隙岩体
渗流
概念模型
单裂隙
部分充填周期性裂隙岩体渗流理论分析与试验
部分充填周期性裂隙
渗流
流速分布
等效渗透率
渗透试验
裂隙岩体渗流补给特性及边坡稳定对策研究
裂隙岩体
渗流
地下水补给
空间变异性
优先流
暂时饱和区
边坡稳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典型小流域裂隙岩体渗流补给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水利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降雨入渗 裂隙岩体 渗流 水量转化 非均质
年,卷(期) 2005,(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35-1340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41.73
字数 59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59-9350.2005.1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建生 3 40 3.0 3.0
2 刘昌明 3 40 3.0 3.0
3 张万军 3 40 3.0 3.0
4 杨永辉 3 40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67)
二级引证文献  (4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降雨入渗
裂隙岩体
渗流
水量转化
非均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利学报
月刊
0559-9350
11-1882/TV
大16开
北京复兴路甲一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A座1156室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5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742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