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53例作为病例组,无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食管下端黏膜及胃窦黏膜各3块,并分别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Hp检查和Hp培养,食管及胃窦黏膜Hp菌株应用PCR方法行cagA基因、vacA基因检测.结果病例组、对照组中食管黏膜的Hp阳性率分别为14/53(26.4%)、8/25(3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窦黏膜的Hp阳性率分别为20/53(37.8%)、16/25(6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中胃窦黏膜Hp的cagA+检出率(6/20,30%)明显低于对照组(10/16,62.5%)(P<0.05),而vacA+检出率分别为6/20(30%)、7/16(43.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程度食管炎中食管黏膜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窦黏膜Hp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cagA+及vacA+的Hp菌株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cagA+菌株多见于程度轻的食管炎.结论食管黏膜中检测到的Hp可能来源于胃窦黏膜的Hp,胃窦Hp感染、尤其是cagA+的Hp感染可能在RE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推荐文章
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率相关分析
幽门螺杆菌
反流性食管炎
复发
相关分析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及复发的影响
螺杆菌,幽门
食管炎,消化性
治疗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的关系分析
幽门螺杆菌
反流性食管炎
相关性
胃镜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
反流性食管炎
相关性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来源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cagA基因 vacA基因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73
字数 30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392.2005.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元康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心实验室 43 243 8.0 12.0
2 张志强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心实验室 47 517 13.0 21.0
3 陈锡美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91 482 11.0 14.0
4 许树长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81 451 11.0 15.0
5 张东伟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21 122 7.0 10.0
6 王炳芳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9 71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7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cagA基因
vacA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008-0392
31-1901/R
大16开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4-72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03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