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与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息肉部位、大小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92例结肠息肉患者均经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标本送病理检验.结果92例共切息肉154枚,随年龄增加,非血便症状减少(P=0.002).结肠息肉的发生部位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关系(P=0.013).息肉从头端至尾端有渐增大的现象,随着息肉的增大,血便的发生增加(P=0.003),腺瘤性息肉所占的比例增大(P=0.041).从直肠到盲肠,多发息肉渐增,各部位间的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0).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和盲肠部位的多合并有其它部位的息肉(P值分别为0.001、0.000和0.000).结论随年龄增加,非血便症状减少,且与息肉的发生部位有一定关系.从直肠到盲肠,多发息肉渐增,远端息肉多较大.随息肉增大,血便发生增加,腺瘤性息肉所占比例增大.做肠镜检查者,应尽量做全结肠镜检查.
推荐文章
132例大肠息肉临床与病理分析
大肠息肉
内镜检查
发生率
病理类型
大肠幼年性息肉及息肉病66例分析
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病
内镜
治疗
大肠息肉9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结肠镜
胃息肉与大肠息肉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胃息肉
大肠息肉
检出率
病理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肠息肉92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肠息肉 病理学,临床 电凝术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6-53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74.62
字数 19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6790.2005.06.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修中 安徽六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 4 1.0 2.0
2 汤海涛 安徽六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 4 1.0 2.0
3 潘宏年 安徽六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 5 1.0 2.0
4 汪家胜 安徽六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7)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肠息肉
病理学,临床
电凝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双月刊
1672-6790
34-1273/R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715信箱
26-184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9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65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