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锂离子电池用高容量负极材料普遍存在首次不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差等问题.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硅铝/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出的复合负极材料的比容量远高于目前锂离子电池普遍使用的中间相碳微球,循环寿命则优于同粒度的硅单体为活性中心的硅碳复合材料.Al引入Si/C复合材料中,有效抑制了材料的首次嵌锂深度,且减缓了电压滞后现象.制备的复合负极材料首次可逆容量达到60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在85%以上,25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90%以上.
推荐文章
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氧化物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
锂离子电池
硅基负极材料
二次电池
硅基合金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黏结剂的研究新进展
锂离子电池
硅基负极
黏结剂
聚合物
制备
电化学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碳素材料
锡基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锂离子电池中高容量硅铝/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复合材料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9-14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911
字数 26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4X.2005.01.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解晶莹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能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43 1055 19.0 32.0
2 杨军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能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261 3449 28.0 51.0
3 谢晓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工学院 4 110 4.0 4.0
4 王可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能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23 298 11.0 17.0
5 文钟晟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能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7 147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99)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15)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2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0(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1(2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2(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3(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2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5(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复合材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机材料学报
月刊
1000-324X
31-1363/TQ
16开
上海市定西路1295号
4-50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0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689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