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济适用房,肩负负着为中低收入者解决住房问题的重大责任,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它半市场化的模糊属性,在给百姓带来福利的同时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从它出世以来就一直陷在争论的旋涡里。最近,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徐滇庆在某网站连续发表文章,目标直指经济适用房,指出经济适用房存在严重的理论困境,并有八大弊端,应该”寿终正寝”。此观点一出,争论又起,甚至比以往都要激烈,因为讨论双方的观点大相径庭,一面是要大量增建,一面是要立即叫停,似乎经济适用房需要做个生死抉择。生存还是死亡,谁说了算?是政府,还是市场,亦或是开发商?应该都不是,经济适用房是为住房保障而生的,它的去留也应参考其保障的效果而决定。到目前为止,经济适用房在旧城改造、平抑房价的过程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解决了部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难题。百姓排长队买经济适用房和“倒号”成风的现象,一方面表现出经济适用房的低廉价格引起的市场秩序混乱,一方面也证明了它对中低收入人群来说是供不应求的。虽然购买的资格审核难度很大,但在人们越来越看重住房品质的近两年,相对条件较低的经济适用房,其购买者大多还是中低收入者。因此,经济适用房还是有其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