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颈动脉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42例TIA患者的颈动脉形态、斑块、平均血流速度(M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4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TIA组颈动脉I级狭窄者与对照组无差别,颈动脉Ⅱ、Ⅲ级狭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TIA的危险为对照组的3.24倍;颈总动脉的MV、PI和RI明显高于对照组.TIA组和对照组斑块内无回声及弱回声区面积占斑块面积的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8.6±12.3)%及(22.1±7.6)%. 结论 CDFI可了解颈动脉内径、斑块性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TIA的诊断.
推荐文章
磁共振血管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内科学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检查
颈部动脉彩超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
椎动脉
颈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
短暂性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发作频率
发作时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超声多普勒研究
来源期刊 广东药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与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7-21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943.31
字数 22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783.2005.02.0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颖秀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35 78 5.0 6.0
2 郑璇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45 246 9.0 14.0
3 吴育彬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30 207 7.0 14.0
4 吴映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19 118 5.0 10.0
5 陈青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声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6-8783
44-1733/R
大16开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46-14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38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