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新医学       
摘要:
目的:探讨夜间酸突破与食管酸暴露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ex disease,GERD)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早、晚1次口服,其中1组睡前加服法莫替丁40 mg,疗程1周.两组治疗前后行24小时食管和胃pH检测及食管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奥美拉唑组、加服法莫替丁组治疗后夜间胃的pH小于4的中位时间百分比分别为32%、10%,显著低于治疗前95%、95%(均为P<0.05);后者夜间胃的pH小于4的中位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前者(P<0.05);加服法莫替丁组夜间酸突破发生率为33%,奥美拉唑组为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服法莫替丁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9(7~41)、12(4~27),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则分别为20(7~41)、13(4~27),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的夜间食管pH小于4的中位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间酸突破是一种用很强的抑酸治疗也不能良好控制的胃孤立现象;食管酸暴露和症状控制不依赖于夜间酸突破的消除程度,可能依赖于控制反流的程度.
推荐文章
夜间酸突破与食管下段酸暴露的相互关系
夜间酸突破
食管下段酸暴露
十二指肠溃疡
夜间酸突破与食管下段酸暴露的相互关系
夜间酸突破
食管下段酸暴露
十二指肠溃疡
夜间酸突破现象的治疗对策--附55例分析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夜间酸突破
幽门螺杆菌
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
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临床意义——附70例报告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总胆汁酸
肝纤维化
病理学
炎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夜间酸突破与食管酸暴露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附30例检测报告
来源期刊 新医学 学科
关键词 食管酸暴露 夜间酸突破 胃食管反流病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0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802.2005.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斌 湖北郧阳医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3 6 2.0 2.0
2 徐少勇 湖北郧阳医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3 6 2.0 2.0
3 杜勇 湖北郧阳医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1 1 1.0 1.0
4 宋军 湖北郧阳医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9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食管酸暴露
夜间酸突破
胃食管反流病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医学
月刊
0253-9802
44-1211/R
大16开
196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7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59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