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黄土残塬地区,旱井作为解决当地农业用水的一种有效途径,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在旱井集雨系统中,旱井集流场所汇集的降雨径流及其含沙率的多少,又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发挥和寿命的长短.该文利用人工降雨试验,并辅以天然降雨观测,系统分析了旱井系统中人工集流场的产流量、产沙率、集流效率与下垫面材料、坡度、雨强的关系,最终遴选出适合当地条件的最优坡度及下垫面材料.研究认为在经济、便捷与高效的原则下,采用5°左右坡的裸露夯实黄土面,可有效利用当地有限的雨水资源.
推荐文章
晋西黄土残塬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探讨
晋西黄土残塬区
生态建设模式
水土保持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分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研究
水分动态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供需
晋西黄土残塬区"九五"高产型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晋西残塬区
高产型农业综合发展
'九五'科技攻关
晋西黄土残塬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研究
塬区
生态畜牧业
水土流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晋西黄土残塬区人工集流场形式优化设计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黄土残塬区 降雨径流 人工集流场 集流效率 产沙率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与土地整理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5
页数 4页 分类号 S2
字数 32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6819.2005.04.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土残塬区
降雨径流
人工集流场
集流效率
产沙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3950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