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法刺激大鼠涌泉穴的fMRI表现,为揭示针灸镇痛的中枢机制提供可视实验数据.方法:使用热板仪测定大鼠TENS前后痛阈的变化,利用fMRI血氧水平依赖(BOLD)技术获取TENS涌泉穴的脑功能图像,并显示激活区域.结果:实验组TENS 20 min后痛阈值比实验前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皮神经电刺激大鼠右足涌泉穴时大脑激活区域有双侧的额叶皮质1区、2区、双侧的扣带皮质1区、2区、对侧的尾壳核、对侧岛叶皮质、皮质后肢代表区和顶皮质1区.结论:TENS后大鼠痛阈显著增高,提示针刺涌泉穴具有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引起中枢内与痛有关的皮层激活,从而使针刺部位的传入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整合,并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而对疼痛产生抑制作用.
推荐文章
不同刺激频率与时间经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电流感觉阈值的影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电流感觉阈值
合谷穴
析因设计
回归分析
三叉神经痛
涌泉穴对足跟痛的临床疗效
足跟痛
针刺疗法
涌泉穴
疗效
多参数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设计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多参数
恒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皮神经电刺激大鼠涌泉穴的fMRI表现和对痛阈的影响
来源期刊 放射学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磁共振成像 痛阈
年,卷(期) 2005,(1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7-108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45.2|R814.42
字数 32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313.2005.12.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捷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86 2028 21.0 44.0
2 雷皓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35 228 10.0 13.0
3 李春霞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7 81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64)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经皮神经电刺激
磁共振成像
痛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放射学实践
月刊
1000-0313
42-1208/R
16开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38-12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2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47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