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致倦库蚊实验室种群,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人工控制温湿度和光照,模拟自然环境的方法,幼虫饲料为牛肝馒头粉,成蚊供血动物为小白鼠.结果在室温24~27℃,昼夜温差<2℃,相对湿度70%~80%及人工光照12~14h的条件下养殖,成蚊予叮吸小白鼠血.于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成功繁殖了14个世代.它们的平均孵化率、蛹化率和羽化率依次为84.61%、73.56%、92.28%,经9~12天可完成一个世代的繁殖.羽化后的成蚊1~2天开始交配,雌蚊第3日开始吸血,第5天达吸血高峰.吸血后第3天开始产卵.结论驯化繁殖致倦库蚊成功的关键在于提高成活率、交配率、吸血率,所获数据对进一步了解该蚊的生长繁殖特性及防治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资料.
推荐文章
一株新的致倦库蚊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致倦库蚊
细胞系
DNA扩增指纹图谱
内转录间隔区
分子鉴定
有机磷抗性致倦库蚊种群中酯酶基因扩增的定量分析
致倦库蚊
有机磷抗性
基因扩增
基因拷贝数
定量PCR
贵阳腐霉对致倦库蚊幼虫致病的组织学研究?
贵阳腐霉
致倦库蚊
致病机理
组织学
褐尾库蚊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捕食能力的研究
白纹伊蚊
致倦库蚊
褐尾库蚊
捕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致倦库蚊实验种群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蚊虫 致倦库蚊 实验室种群 生物学特性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3-38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84.11
字数 27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694.2005.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关木 87 672 14.0 22.0
2 俞永新 68 800 17.0 26.0
3 杨卫红 35 170 8.0 12.0
4 张云智 30 144 7.0 10.0
5 张海林 59 408 13.0 18.0
6 亚红祥 16 82 5.0 8.0
7 冯云 23 114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蚊虫
致倦库蚊
实验室种群
生物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月刊
1002-2694
35-1284/R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津泰路76号
34-4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9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3847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