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龈下菌斑内螺旋体和球菌的百分比组成的改变,为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均施以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所有患者每周复诊1次,采集龈下菌斑,进行刚果红染色,镜检计数螺旋体及球菌的百分比,同时检测患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结果:患者经治疗1周后,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值变化极为显著(P<0.01), 2周后牙周袋探诊深度(PD)、螺旋体的减少及球菌的增加也极具显著性(P<0 01),至3周时趋于稳定.结论:基础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SBI,使螺旋体百分比显著降低,球菌百分比显著增加.
推荐文章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和龈上菌斑微生物群落分析
慢性牙周炎
微生物群落
DGGE
龈下菌斑
龈上菌斑
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检测
牙周炎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福赛斯坦纳菌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骨吸收的影响
龈下菌斑
慢性牙周炎
种植体
骨吸收
龈沟出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构成的影响
来源期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龈下菌斑 刮治术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7-56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81.4
字数 18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30X.2005.04.04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牙祖科 15 204 10.0 14.0
2 曾启新 41 178 7.0 11.0
3 曹阳 35 93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慢性牙周炎
龈下菌斑
刮治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5-930X
45-1211/R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22号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95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