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技术诊断脂肪肝的价值.方法正常组66例,脂肪肝组32例.所有病例均行双回波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1次屏气扫描,同时获得同相位和反相位全肝图像,分别测定肝脏、脾脏的信号强度,计算肝脾信号比值(肝脾比值=肝脏信号强度/脾脏信号强度),检查两组信号强度及肝脾比值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反相位上脂肪肝组肝脏信号(168±23)ms,明显低于脾脏信号(183±19)ms,而正常组肝脏信号(195±25)ms高于脾脏信号(175±19)ms,两组间信号强度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比值分别为脂肪肝组(0.91±0.04),正常组(1.12±0.08),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相位上脂肪肝组肝脏信号为(213±22)ms,正常组肝脏信号为(219±26)ms,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比值分别为脂肪肝组为(1.18±0.13),正常组为(1.26±0.15),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结论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技术能准确地诊断脂肪肝.
推荐文章
化学位移成像在肝脏含脂病变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
脂肪肝
肝细胞腺瘤
肝细胞癌
化学位移反相位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磁共振成像
化学位移成像
反相位成像
脂肪抑制技术
化学位移反相位成像在骨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
反相位成像
骨髓病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四川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磁共振 化学位移成像 脂肪肝
年,卷(期) 2005,(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与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2-147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75.5
字数 21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0501.2005.12.07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小明 132 697 13.0 18.0
2 舒健 11 80 5.0 8.0
3 翟昭华 92 461 13.0 16.0
4 曾南林 46 318 10.0 15.0
5 蹇素 22 85 6.0 8.0
6 蹇朴 12 52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磁共振
化学位移成像
脂肪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医学
月刊
1004-0501
51-1144/R
大16开
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62-10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43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607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