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了稳定的纳米银溶胶、机械搅拌和超声技术制备了纳米氧化银,并用TEM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且超声条件下制备的纳米氧化银粒径最小. 研究了硫酸介质中,铅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 发现在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银的参与下,Pb(Ⅳ)/Pb(Ⅱ)还原峰的峰电流明显增大,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因表面吸附少量的Ag+,纳米氧化银在电解过程中既表现出纳米粒子的电催化性能,又表现出Ag+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能. 峰电流与扫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和电极表面的SEM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银聚集在铅电极表面. 将这2种纳米粒子应用于Mn2+电氧化,使其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1.11%和18.51%.
推荐文章
Ag2O光催化过程中单质Ag的生成及作用机理
Ag2O
Ag
可见光
光催化
水热法
Ag@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二氧化硅
核壳结构
纳米粒子
W/O反相微乳液
Fe2O3/CNTs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燃速的催化作用
分析化学
碳纳米管
高氯酸铵
催化剂
燃烧性能
光催化还原制备Au/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及其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能
光催化还原
硅钨杂多酸
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修饰电极
电催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g、Ag2O纳米粒子对Pb电极的电催化作用
来源期刊 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银溶胶 纳米氧化银 电催化 吸附 循环伏安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7-381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46|O657
字数 28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518.2005.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阚显文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5 233 10.0 14.0
2 方宾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52 507 14.0 19.0
3 陶海升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19 212 8.0 14.0
4 王广凤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 243 9.0 15.0
5 高迎春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6 84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银溶胶
纳米氧化银
电催化
吸附
循环伏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化学
月刊
1000-0518
22-1128/O6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8-18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4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