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0L(CD154)表达,探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16例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1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CD40L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相应血清中可溶性CD40L.结果:川崎病患儿CD4+T细胞表面CD40L表达(66.26±6.71)%显著高于其他发热性疾病对照组(58.11±6.35)%及正常儿童对照组(46.96±4.27)%,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后明显下降(58.86±7.49)%.川崎病患儿血清中可溶性CD40L(17.36±5.72)ng/ml亦显著高于其他发热性疾病对照组(12.17±4.28)ng/ml及正常儿童对照组(7.48±3.59)ng/ml,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后无明显下降(16.46±5.12)ng/ml.CD4+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有关,而CD8+T细胞表面CD40L的表达及可溶性CD40L与冠状动脉损伤无关.川崎病患儿CD4+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正相关(r=0.553,P<0.05).结论:CD40L异常表达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其起重要作用.静脉输注丙球能下调CD40L表达,且有利于治疗血管炎.
推荐文章
小儿川崎病CD4+T细胞CD40L和E-选择素的表达
川崎病
免疫丙球蛋白
CD40L
E-选择素
哮喘患儿淋巴细胞CD40/CD40L信号分子的表达
哮喘
淋巴细胞
CD40/CD40配体
流式细胞仪
儿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D4+T淋巴细胞表面CD40L的表达在小儿川崎病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来源期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川崎病 免疫丙球蛋白 CD40L 可溶性CD40L
年,卷(期) 2005,(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5-83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25.4
字数 25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368.2005.11.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雅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免疫科 25 96 5.0 8.0
2 鲍华英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免疫科 46 503 11.0 21.0
3 施圣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免疫科 18 261 9.0 16.0
4 钱小青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免疫科 26 96 5.0 8.0
5 王大为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免疫科 47 230 9.0 12.0
6 邱卫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免疫科 10 56 4.0 7.0
7 张兰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免疫科 24 122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崎病
免疫丙球蛋白
CD40L
可溶性CD40L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007-4368
32-1442/R
大16开
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28-6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6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487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