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SAH患者及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行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及纤溶酶原抑制物活性(PAI:A)测定,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定量测定.SAH患者分别于发病后0~3天(急性期)、4~9天(再出血高峰期)及14~21天(吸收期)进行检测.结果SAH组急性期tPA:A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升高,至吸收期达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急性期PAI:A及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至吸收期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各期PAI-1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SAH后患者血中不存在纤溶活性亢进.再出血高峰期血中纤溶活性变化均显著低于急性期,再出血与血中纤溶活性无关.故SAH后不宜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纤溶药物预防再出血.
推荐文章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蛛网膜下腔
高密度值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26例临床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
癫痫
影像学检查
脑脊液置换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纤溶活性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术
D-二聚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中纤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山东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 D-二聚体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3
字数 33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05.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兆孔 17 106 5.0 10.0
2 王春霞 31 169 7.0 11.0
3 崔元孝 15 94 4.0 9.0
4 张清华 10 33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纤溶酶原激活物
D-二聚体
蛛网膜下腔出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医药
周刊
1002-266X
37-1156/R
大16开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24-8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362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9929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