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MRI纤维环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 zone,HIZ)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其对下腰痛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经手术治疗的101例(103个椎间盘)下腰痛患者术前腰椎MRI T2WI,发现36例(36个椎间盘)纤维环后部高信号区(HIZ),65例(67个椎间盘)纤维环后部无高信号.手术取病变椎间盘后外侧纤维环,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下腰痛组纤维环层明显变薄,胶原纤维细胞少,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均匀.其中,高信号区(HIZ)组除一般表现外尚发现具特征性的三类变化:①纤维环中出现自内向外的血管腔隙样变化(血管腔内有或无红细胞),伴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的浸润,并且有胶原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②纤维环中增生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肿胀明显,形成结节样团状结构.③纤维环中出现退变和增生并存的软骨样细胞,周围水肿,无淋巴细胞浸润.此3种病理变化经计数资料的χ2检验与无高信号区组(非HIZ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比较HIZ组和非HIZ组的临床表现发现:HIZ组L4,5节段常见;腿痛多限于大腿部;感觉、运动、反射改变和直腿抬高试验均较非HIZ组不典型.结论:腰椎MRI T2WI纤维环出现的高信号区(HIZ)是椎间盘内部结构病理改变在影像学上的一种较具有特异性的表现;有HIZ表现的下腰痛是一类具有自身特点的腰痛类疾病.
推荐文章
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中的意义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椎间盘造影术
磁共振
高信号区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脑,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椎板下棘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椎骨
椎间管
椎板下棘
解剖学
命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下腰痛患者MRI纤维环高信号区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腰痛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年,卷(期) 2005,(9)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7-52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
字数 348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腰痛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骨伤
月刊
1003-0034
11-2483/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甲16号
82-393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2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1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