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然气工业       
摘要:
在川东地区的石炭系气藏,以福成寨、张家场等为代表的老气田开发效果较好,各生产井配产合理,全气藏始终维持均衡开采,未明显引发边水的快速推进,动态储量逐步增大,气井稳产时间延长,开采效益很好;而以云和寨、双家坝等为代表的新气田,因生产井网较稀、井距较大,气井控制全气藏的难度较大,而单井配产又高,气井在投产2~5 a后就易引发严重的压降漏斗,导致气井提前产水,并使部分含气区的储量被水淹或分割而无法动用,气藏稳产期缩短,难以达到开发预测水平,开发效益变差.文章通过总结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20多年的开发经验,对气田的地质模式、井网分布、气井生产过程的综合对比,认为合理的生产井网密度对中-低渗非均质性气藏是非常重要的,是确保气藏开发指标如期实现、提高气藏最终采收率和整体开发效益的关键因素.中-低渗非均质性气藏的合理井网密度为3.0 km2/口左右,单井控制的储量(5.0~10.0)×108m3,采气速度控制在3.0%~4.0%.
推荐文章
川东石炭系气藏合理井网密度的探讨
四川盆地
石炭纪
天然气
开发
井网
经济效益
川东石炭系气藏后期开发提高采收率探讨
四川盆地
石炭纪
产量递减
最终采收率
川东石炭系气藏成藏系统研究
四川盆地
石炭系
气藏
成藏系统
勘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东石炭系气藏合理开发井网分析及探讨
来源期刊 天然气工业 学科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石炭纪 气藏 井网密度 部署
年,卷(期) 2005,(9)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及开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2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76.2005.09.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万奎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5 29 3.0 5.0
2 唐楷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3 60 3.0 3.0
3 冯青平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5 42 3.0 5.0
4 陈淑芳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2 14 2.0 2.0
5 郑超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15 153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四川盆地
石炭纪
气藏
井网密度
部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工业
月刊
1000-0976
51-1179/TE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