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然气工业       
摘要:
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太原组灰岩进行了研究.太原组灰岩沉积于陆表海潮坪环境,储集岩主要由(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组成.储集空间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大类,次生成因的溶蚀孔、缝是最重要的储集空间.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和岩溶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由于岩溶作用,使得灰岩的次生溶孔、缝发育.储层以特低孔渗为特征,孔隙结构普遍较差,非均质性较强,根据其结构特征分为3大类:溶孔型、裂隙-溶孔型和裂隙型.古岩溶和裂缝的发育有利于有效灰岩储层的形成.
推荐文章
泰国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储层特征研究
呵叻盆地
Pha Nok Khao组
储层特征
孔缝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段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南部
晚三叠世
延长组
储集层评价
成岩作用
演化序列
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油田三叠系长6组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研究
南泥湾油田
长6油层组
影响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太原组灰岩储层特征
来源期刊 天然气工业 学科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纪 石炭岩 储集层 特征 岩溶作用 裂缝(岩石)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8
页数 3页 分类号 P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76.2005.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新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6 1346 18.0 36.0
2 王怀厂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7 254 7.0 15.0
3 王飞雁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139 3.0 4.0
4 李雪梅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6 28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145)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4(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纪
石炭岩
储集层
特征
岩溶作用
裂缝(岩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工业
月刊
1000-0976
51-1179/TE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