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古人被严格的纲常约束,一举手,一投足,无不要考虑是否合乎礼节,就连穿衣戴帽也不例外。古代的服饰带有明显的阶级色彩,它是用以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标志。服装的质地、款式、颜色、纹饰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质地明贵贱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丝织品和麻葛织品。丝织品总称为“帛”,分类细、种类多,如绫、罗、绸、缎、锦、纨、绡、绢、缟、素、缣、绮等,这些只有统治者阶层才能穿。因此,宋代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般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和葛布衣,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庶人的代称。后来一般读书人在没有入仕之前,也称为“布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称“臣本布衣”。二、长短显身份李商隐在《杂纂》中说:“仆子著鞋袜,衣裳宽长,失仆子样。”因为“衣裳宽长”是有身份的人的服装,仆人是最下层的苦力,是不能宽衣博带的,只能一身短打扮。后来,哪怕到了民国,咸亨酒店里的下等人还是一身短打扮,站着喝酒。上等人、读书人是穿长衫坐着慢慢喝酒的。唯有孔乙己是身穿长衫站着喝酒。鲁迅先生正是从服饰与身份的落差上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尴尬的社会地位。三、服色分地位古代服装的颜色与一个人的地位...
推荐文章
职业服饰设计属性与设计原则
职业服饰设计
职业服饰设计原则
贺州瑶族服饰文化的起源与流变
贺州瑶族
服饰文化
起源
流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服饰与尊卑
来源期刊 高中生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年,卷(期) 2005,(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中生:高考
月刊
1671-329X
43-1367/G4
长沙市望城区银星路二段599号
42-251
出版文献量(篇)
130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