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考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高强钢材以及预压应力的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延性能力相对较小.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截面能有效改善延性.为了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时限制截面综合配筋指标以及预应力度,并控制梁的极限强度以保证强震时梁铰破坏机构的形成.各国规范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框架梁端截面提出抗震设计有关条款.由于此设计要求与截面的正常使用阶段抗裂要求的设计目标相矛盾,导致截面高度因抗震要求而增加.为此,提出了强震下形成非梁端铰破坏机构的设计思路,并以算例论证按此方法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备所需要的抗震能力.
推荐文章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设计方法研究?
强柱弱梁
抗震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Pushover分析
屈服机制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时程分析
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竖向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无粘结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
竖向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竖向抗震性能研究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
竖向低周反复
有粘结
无粘结
ABAQUS模拟
损伤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抗震设防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预应力度要求的最小梁高
来源期刊 工业建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度 框架结构 抗震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及其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6
页数 3页 分类号 TU2
字数 27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8993.2005.06.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亚胜 4 23 3.0 4.0
2 马宏旺 31 223 8.0 14.0
3 陈晓宝 16 212 8.0 14.0
4 杨建军 34 183 8.0 13.0
5 吕梦婴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度
框架结构
抗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业建筑
月刊
1000-8993
11-2068/TU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2-825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206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1067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