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激素所致的股骨头坏死是医源性疾病,增加局部坏死组织血流量可否有效改善这一问题.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股骨头局部组织血流量的影响,以了解针刺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中医学院的中西医结合系.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6在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30只,清洁级,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方法:采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电针治疗组用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研制生产的PCE-88A型程控电针治疗仪作用于环跳、髀关两穴,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不予治疗.主要观察指标:针刺后即刻及治疗2周后坏死局部组织血流量曲线.结果:针刺后局部组织即时血流量电针治疗组(0.50±0.08)mL/(g·min)与空白对照组(8.63±0.83)mL/(g·min)、模型组(4.30±0.89)mL/(g·min)比较显著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周后电针治疗组局部组织血流量(6.19±0.61)mL/(g·min)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8.33±0.65)mL/(g·min)、模型组(4.44±0.72)mL/(g·min)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治疗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局部血供的是非即时的,其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有关.
推荐文章
预防用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结构和血流量的影响
皮质酮
股骨头
骨坏死
血流速度
病理学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
甾类
股骨头坏死
模型
动物
脂多糖类
激素源性股骨头坏死组织学动态观察的实验研究
股骨头坏死
不同部位
病理改变/机理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局部组织血流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局部血流 电针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康复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6-18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45.3
字数 19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06.09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白良川 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9 80 5.0 8.0
2 方正清 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60 498 12.0 21.0
3 许冠荪 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52 796 18.0 26.0
4 张荣军 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26 228 9.0 14.0
5 柳刚 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15 202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股骨头坏死
局部血流
电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