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形反映相应神经核团的电活动,而中内耳三维CT重建可反映中内耳的结构发育情况,观察两者对婴幼儿听觉通路结构异常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0-10/2003-05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耳聋患儿20例,年龄≤4岁,首先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提示听觉通路下段异常然后以1.0 mm层厚行双耳螺旋CT扫描并对中内耳结构行表面遮盖成像法三维重建,分析中耳听骨链及内耳结构的大小、形态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图形中各波潜伏期,峰间潜伏期,波形的可重复性,波Ⅴ反应阈值.结果:纳入分析20例40只耳.①中内耳CT三维重建:20例40只耳中,显示中和/或内耳异常率42%(17/40),其中中耳听骨链异常12耳,表现为慢性中耳炎听骨链异常8耳(胆脂瘤型6耳,肉芽肿型2耳),表现为中耳听骨链异常4耳.内耳先天性发育异常5只耳(表现为半规管发育细小或不全3耳,耳蜗发育不全2耳).余23只耳未见异常.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20例40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异常率82.5%(33/40):其中Ⅰ波缺失,余波正常13耳,Ⅰ~Ⅴ波潜伏期缺失20耳.结论: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主要是通过短声刺激诱发脑干神经细胞产生电位记录,用于测试婴幼儿耳聋及高危儿,能客观地反映听力和听觉传导通路的病理障碍.②三维CT可更清楚地显示骨、砧骨及其关节的解剖结构,且可从不同角度观察其微细解剖结构间的三维空间关系,提高了因听小骨病变等骨性传导通路导致听力传导异常诊断的准确.
推荐文章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婴幼儿耳聋早期诊断的价值--附50例报告
婴幼儿
耳聋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潜伏期
诊断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婴幼儿听力的现状与发展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Chirp
扫频
婴幼儿
瞬目反射及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干梗死的诊断价值
脑干梗死
眨眼
反射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诊断
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分析
脑性瘫痪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听力障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中内耳CT三维重建对婴幼儿听觉通路结构及听力学异常的评估价值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耳 成像,三维重建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婴儿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年,卷(期) 2005,(17)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2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34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17.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钟兰生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放射科 16 67 5.0 8.0
2 程传虎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放射科 14 66 5.0 8.0
3 杜宝文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9 13 2.0 2.0
4 崔穗晶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 27 2.0 5.0
5 谭秀忠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放射科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耳
成像,三维重建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婴儿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