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建立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快速评定方法的实验动物模型,以利于其愈后恢复.目的:探讨建立海水浸泡复合伤简易伤情评定方案的方法.设计:分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骨二科,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健康成年杂交犬32只,体质量12~15kg,雌雄不限.方法:本实验部分于2001-10/2002-06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五、六研究室在我国特定海域完成.犬随机分为烧冲复合伤组与弹烧复合伤组,每组又分浸泡组10只与对照组6只.烧冲复合伤组:制造烧伤和轻度冲击伤模型,对照组致伤后直接置于25℃室内,浸泡组立即用固定架将犬浸泡模拟海水中.弹烧复合伤组:制造烧伤和轻中度弹片伤模型,致伤后对照组和浸泡组处理方法同前.观察各组在伤后28 h内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找出与死亡发生有关的指标,分析其相关性,建立伤情评分表,内容包括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氯离子浓度、动脉氧分压及致伤因素各项,分为0~5分,总分分值越高死亡率越高.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犬死亡数分析.②伤情评分.③评分表评定伤情的验证.结果:32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犬死亡数分析及各项指标与死亡发生的关系:犬共死亡12只,10~20 h是死亡发生高峰期,无论浸泡是否发生;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氧分压、氯离子浓度等5指标与死亡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②各组犬伤情评分、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比较:烧冲对照组各项分别为(5.89±3.25)分,0,17%;弹烧对照组分别为(6.78±2.02)分,25%,33%;烧冲浸泡组分别为(9.50±4.20)分,50%,30%;弹烧浸泡组评分别为(11.13±3.57)分,50%,60%.结论:①建立的评分表易于获得常用生理指标以快速评定伤情,且有无合并海水浸泡均可进行评定,适用面较广.②评定的准确性经验证可以接受.③但此表是基于动物实验数据建立,与真正的伤员伤情评分表仍有差距.
推荐文章
海战伤合并海水浸泡伤的伤情特点及救治技术研究进展
战伤
海水浸泡
伤情特点
治疗结果
海水浸泡对兔脊髓损伤后 TNF-α及 VEGF 表达的影响
海水浸泡
脊髓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犬烧冲复合伤后海水浸泡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爆震伤
烧伤
海水
酸碱平衡
海水浸泡对烧冲复合伤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海水浸泡
烧冲复合伤
血流动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的简易评估方法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高能量冲击波 创伤,枪击 烧伤 海水
年,卷(期) 2005,(46)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技术方法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17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41
字数 22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46.05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纯志 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骨二科 51 318 9.0 16.0
2 赖西南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六研究室 8 18 3.0 4.0
3 程继伟 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骨二科 14 172 5.0 13.0
4 吴宝明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五研究室 11 155 5.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能量冲击波
创伤,枪击
烧伤
海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