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浓度的变化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8/2005-02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6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法分组:Ⅰ级活动量不受限制,20例;Ⅱ级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32例;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22例;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12例.同期选取健康查体志愿受试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浓度,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不同心功能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分析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浓度、超声指标与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8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1]血浆脑钠素前体浓度的测定:Ⅱ级、Ⅲ级、Ⅳ级明显高于Ⅰ级和正常对照组[(198.76±120.46,246.35±140.25,386.72±192.16,78.22±14.71,79.64±11.20)ng/L,F=86.57, P<0.01].[2]超声心动图参数的比较:左心室收缩末径随着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大[(29.02±4.86,34.23±6.85,41.65±7.15,50.12±8.19)mm,F=5.689,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随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加重而降低[(63.00±9.30,54.00±10.20,43.00±9.70,32.00±12.80)%,F=10.817,P<0.05].[3]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浓度与左心室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比较:血浆N 2端脑钠素前体浓度与左心室收缩末径、左心室舒张末径呈正相关(r=0.384,t=3.46,P<0.01;r=0.301,t=2.624,P<0.05),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r=-0.496,t=4.736,r=-0.326,t=3.015,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N 2端脑钠素前体浓度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推荐文章
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腺苷负荷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速效救心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真实世界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速效救心丸
GBM倾向性评分
Logistic回归分析
真实世界研究
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研究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医药
辨证论治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与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浓度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室功能 心血管疾病 美国心脏协会
年,卷(期) 2005,(3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43.3
字数 36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31.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力力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 37 318 10.0 16.0
2 范利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 229 1622 19.0 28.0
3 杨波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 117 631 13.0 18.0
4 李铁岭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 14 52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室功能
心血管疾病
美国心脏协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