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肺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腰背痛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02-01/2004-12于洪区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浸润性肺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主要表现腰背痛及胸椎和腰椎正侧位X射线显示的骨质稀疏,椎体变形.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抗痨及补钙等药物治疗,运动组同时采取步行有氧耐力运动干预,速度80~100步/min,行走距离1.0~5.0 km,时间15~20min/次,2~4周运动时间可逐渐增加,最长60min.运动频度3次/周.自觉运动强度在12~13运动当量范围,锻炼时间6个月.疗效评估:①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腰椎椎体前后位骨密度,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正常值25%以上,为诊断骨质疏松金标准.骨质疏松的X射线特征根据骨小梁形态分度法由轻到重分为4度.初期:整个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细.Ⅰ度:横行骨小梁减少,纵行骨小梁明显.Ⅱ度:横行骨小梁进一步减少,纵行骨小梁变粗.Ⅲ度:横行骨小梁几乎消失,纵行骨小梁也不明显).②腰背痛评分标准:疼痛持续而明显1.5分;疼痛时轻时重1.0分;劳累后疼痛或轻微疼痛0.5分;无疼痛0分.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测评.③根据腰背痛和脊柱X射线骨质稀疏分度法及骨密度,运动组患者于运动后进行疗效测评.疗效评估标准:症状消失(腰背痛完全消失,脊柱X射线片显示正常至Ⅰ度改变,或骨密度无异常),好转(腰背痛症状基本消失,但脊柱X射线片显示Ⅱ度以上无改变,或骨密度由中重度变为正常或轻度)无效(腰背痛无改变,脊柱X射线片或骨密度测定无变化).用t检验行组间显著性测试.结果:纳入72例,无1例脱落,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87±0.16,0.68±0.15 g/cm2,t=5.198,P<0.05);腰背痛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0.565±0.15,0.395±0.11,t=5.484,P<0.05).运动组患者运动后腰椎骨密度较运动前明显增加,腰背痛症状显著改善.②运动组患者运动6个月后症状消失占11%(4/36)、好转占36%(13/36)、无效占53%(19/36),总有效率47%(17/36).结论:有氧运动疗法不仅有缓解骨丢失及增加骨密度作用,还可缓解患者腰背痛症状,能有效改善肺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