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在2型糖尿病发病及血糖控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对血糖代谢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心理咨询中心和内分泌科.对象:选择1999-10/2000-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均自愿参加观察.男24例,女19例,年龄(51±9)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例,对照组20例.方法:观察组除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外,辅以抗抑郁及抗焦虑剂治疗,帕罗西汀20mg每天早餐后顿服,阿普唑仑0.4mg每天中午及晚睡前各1次.对照组仅进行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用Zung氏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自评其抑郁及焦虑评分.Zung氏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分别≥50为有抑郁、焦虑症状.以抑郁、焦虑量表减分率作为情绪改善的标准.减分率50%~100%为显效,25%~49%为有效,<25%为无效.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后评分×100%.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0,20,30天时测3餐前、后1 h血糖(6次/d),血糖下降率=(治疗前血糖-治疗后血糖)/治疗前血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抑郁、焦虑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下降率.结果:观察过程中脱落6例,其中观察组脱落5例,主要原因是经济压力、不能耐受帕罗西汀药物副作用及担心服用精神药物成瘾;对照组1例,原因是失访.最终完成观察37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19例.①抑郁、焦虑评分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较治疗前显著下降[(41.05±7.05,41.88±10.57);(59.80±10.24,55.03±8.31),(t=2.41,2.21,P<0.05)].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血糖下降率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t=2.11,2.98,P<0.05~0.01),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下降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t=2.94,2.93,P<0.01).③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呈显著降低[(8.2±2.0)%,(9.1±1.9)%,(t=2.14,P<0.05)].结论:抗抑郁及焦虑药物的使用不仅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而且显著改善糖代谢.其原因可能与抗抑郁、焦虑药物增加患者对糖尿病药物的依从性,减少负性情绪带来的胰岛素抵抗现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