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垂直与水平打击产生的受力不同造成破坏性病变程度是否一致?血液中的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变化与打击形式是否有关联?目的:观察不同方向外力打击致兔颅脑损伤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浓度以及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10/2004-01在沈阳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家兔3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垂直打击组和水平打击组,15只/组.方法:将全部家兔麻醉后俯卧位固定于多向颅脑损伤打击器的固定台上.分别抽取每只家兔的耳缘静脉血1 mL,用作受伤前髓鞘碱性蛋白对照.垂直打击组实施垂直打击,打击锤直接垂直撞击于颅顶骨上;水平打击组实施水平打击,打击锤水平撞击于兔头侧方.48 h后按相同方法制备两组血清,用作受伤后髓鞘碱性蛋白对照.最后将两组动物断头处死作病理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打击前后两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浓度的变化差异.②两组颅脑损伤后的病理形态变化差异.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只动物均纳入实验.①两组家兔遭遇打击前髓鞘碱性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遭遇打击48 h后髓鞘碱性蛋白浓度垂直打击组与水平打击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②垂直打击组髓鞘碱性蛋白打击前浓度明显低于打击后浓度[(1.68±0.86),(5.25±1.96)μg/L,t=3.226,P<0.05];水平打击组髓鞘碱性蛋白打击前浓度明显低于打击后浓度[(1.70±0.91),(5.73±2.07)μg/L,t=3.080,P<0.05].③打击后病理形态变化:垂直打击组双侧额顶近中线部位出现皮层脑组织内血管扩张充血,深层白质水肿,血管外和细胞外间隙明显扩大;水平打击组动物除双侧额顶近中线部位出现与垂直打击组相似变化外,相同的病理还可见于颅底面,但深层白质的病理形式与前者基本一致.结论:垂直或水平方向的外力打击均可造成脑损伤.打击前后髓鞘碱性蛋白浓度和打击后病理形态学表明这两种不同方向的外力打击使实验模型兔颅脑受损程度大致接近.
推荐文章
脑瘫兔血清及脑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研究
脑性瘫痪
血清
脑组织
髓鞘碱性蛋白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Nogo-A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TGF-β1浓度变化特点分析
颅脑损伤
早期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分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方向外力打击致兔颅脑损伤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浓度的变化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损伤 髓磷脂碱性蛋白质类
年,卷(期) 2005,(2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4-215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17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21.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志彦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2 4 1.0 2.0
2 凌玫玫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2 4 1.0 2.0
3 肖圣达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3 8 2.0 2.0
4 周玉坤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损伤
髓磷脂碱性蛋白质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