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不但影响儿童时期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预测成年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性.目的:探讨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与其性别及母乳喂养的关系.设计: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青岛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4-05青岛市市内4区的10所幼儿园4~5岁儿童600人,男301人,女299人.入组儿童均为足月顺产儿.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的儿童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对儿童进行调查.以行为问题的有无为因变量,以生后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为自变量分性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及行为发育状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完成调查儿童600人.①在所调查的儿童600人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2%(85/600),其中男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7.94%(54/301),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4%(31/299),男、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有明显差异(x2=7.07,P<0.01).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主要喂奶粉"、"只喂奶粉"是男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OR=2.72,4.29),"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是男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OR=0.43);"主要喂母乳"、"主要喂奶粉"、"只喂奶粉"、"母乳喂养持续时间<1个月"是女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OR=2.55,7.79,7.79,2.76).③以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为自变量,行为问题的有无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只喂奶粉"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分别是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OR=3.76,0.45);"主要喂母乳"、"主要喂奶粉"和"只喂奶粉"仍是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2.55,7.79,7.79),与单因素结果相似.④校正了家庭年收入、父母亲受教育水平后,"只喂奶粉"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仍分别是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OR=3.48,0.45);"主要喂母乳"、"主要喂奶粉"和"只喂奶粉"仍是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2.49,9.81,12.89).结论:男性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量少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短是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