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药物抗凝治疗前后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探讨葛根素及噻氯匹定对GMP-140及IL-6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5例脑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将6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组(35例)及噻氯匹定组(30例)并予相应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健康人及TIA组比较,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IL6水平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葛根素组及噻氯匹定组上述测定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P<0.01),而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活化、炎症反应物的异常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应用葛根素及噻氯匹定具有相同的抗凝效果,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推荐文章
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GMP-140的影响
针灸效应
缺血性中风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高血压病、脑卒中患者血浆GMP-140及vWF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
脑卒中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抗凝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表面及血浆内GMP-140和IL-6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抗凝 GMP-140 放射免疫法
年,卷(期) 2005,(1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76-237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3
字数 34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05.18.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舜玲 26 160 6.0 12.0
2 吕汉文 23 61 5.0 6.0
3 王国标 28 108 6.0 9.0
4 刘志红 36 167 7.0 12.0
5 叶彩丽 12 2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性脑卒中
抗凝
GMP-140
放射免疫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旬刊
1008-8849
13-1283/R
16开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区8号楼1单元201室
18-167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593
总下载数(次)
2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