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1998-2003年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测定了杂交水稻不同组合、不同生育期的发病率,以及秧苗期与大田期的侵染机率,分析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前后作发病率关系:M=1.6822m+0.1049,以及株发病率(M%)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Y=0.9776M-0.1935;阐述了灰飞虱不同虫量(X)与发病率和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秧苗期为Y1=12.1841X1-1.0784,大田前期为Y2=4.5159X2-0.4620.在拟定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杂交水稻秧苗2~5叶期和大田初期为防治适期,并制定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策略性防治指标为前作穗期防治的黑条矮缩病株发病率1.0%,制定秧苗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0.15只/0.11m2、大田初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4000只/667m2(百丛带毒灰飞虱20只).经应用验证,与实际基本吻合.
推荐文章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
灰飞虱
黑条矮缩病
发生
防治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黑条矮缩病
发生规律
危害症状
综合防治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与防治
水稻黑务矮缩病
症状
防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防治技术分析
黑条矮缩病
症状特征
防治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为害及防治指标初探
来源期刊 中国农学通报 学科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黑条矮缩病 灰飞虱 发生动态 为害损失 防治指标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8-282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47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6850.2005.01.08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华弟 48 449 11.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219)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9(2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0(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2(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3(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4(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交水稻
黑条矮缩病
灰飞虱
发生动态
为害损失
防治指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学通报
旬刊
1000-6850
11-1984/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2-772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02
总下载数(次)
53
总被引数(次)
2692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