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目前有关表皮细胞体外衰老的文献报道甚少,而表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所必需的种子细胞,文章拟对正常人表皮细胞老化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加以阐述,为组织工程化皮肤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目的:通过研究表皮细胞体外增殖与老化规律,为选择合适的组织工程化皮肤种子细胞提供依据.设计:自身对照实验.单位: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材料:实验于2000-09/2002-09在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实验样本来源于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行包皮环切术的6~8岁正常男性儿童20例切除的健康包皮组织,监护人获完全同意,将包皮标本用于表皮细胞增殖培养实验.方法:取正常年轻人表皮细胞进行传代培养,以不同代龄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形态学观察、群体倍增时间、免疫细胞化学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方法,检测表皮细胞老化规律.主要观察指标:①表皮细胞生长特性的改变.②表皮细胞形态学改变.③表皮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①表皮细胞生长特性的改变:体外单层培养9代,P2的群体倍增时间最短,前5代增殖能力较强,P5以后群体倍增时间明显延长,P8细胞不再增殖.②表皮细胞形态学改变:原代细胞接种3 d后开始增殖,4 d后细胞加速增殖,培养1周左右细胞接近融合.显微镜、免疫组化鉴定,符合表皮细胞的特点.③表皮细胞表型的改变:随着细胞的连续传代培养,β-半乳糖苷酶组化表达呈现从弱(在年轻细胞中占9%)到强(在老化细胞中占65%)的趋势,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阳性率和细胞代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7,P<0.01).结论:①与年轻细胞相比,老化细胞具有衰老形态和酶细胞化学特征的增多;在细胞从年轻向老化发展的进程中,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呈延长的趋势.②与年轻细胞相比,老化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显著增强,且这种增强与细胞衰老表型的出现和细胞增殖能力的丧失相平行,反应细胞的老化程度.③本实验建立了体外培养正常人表皮细胞的衰老模型,第1~5代表皮细胞(供者年龄16~18岁)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种子细胞.
推荐文章
对《正常人体学》插图教学的研究
插图
《正常人体学》
教学法
虚实结合在“正常人体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虚实结合
正常人体学
虚拟解剖
实验教学
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
基因表达
颅内动脉瘤
RNA
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β-半乳糖苷酶的变化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的
细胞衰老
β半乳糖苷酶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正常人表皮细胞老化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表皮/细胞学 细胞,培养的 细胞衰老
年,卷(期) 2005,(42) 所属期刊栏目 组织工程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4-15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29.28
字数 17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42.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学军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22 68 6.0 7.0
2 蔡霞 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22 121 7.0 9.0
3 张鹏 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22 93 5.0 8.0
4 唐胜建 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133 648 13.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组织工程
表皮/细胞学
细胞,培养的
细胞衰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