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呼气峰流速每天监测对慢性持续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分级的影响,从而为康复措施及时介入提供量化依据.方法:选择2002-01/2003-10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38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每4周以回忆方式让哮喘患者说明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测定患者当时呼气峰流速,另外以哮喘患者4周呼气峰流速的每天监测记录及哮喘日记为依据对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比较两种方法对哮喘病情控制分级的一致性.同时比较观察每天、每周、每个月呼气峰流速变化率对哮喘病情控制分级的影响.结果:32例门诊哮喘患者完成了12周呼气峰流速的监测,在12周的3次随访中,依据哮喘患者回忆方式结合当时测定的呼气峰流速判断哮喘患者控制分级为:缓解期为27例次(28%),发作期69例次,其中1级6例次(6%),2级11例次(12%),3级23例次(24%),4级29例次(30%);依据呼气峰流速监测结合哮喘日记评估分级,缓解期13例次(14%),发作期83例次,其中1级6例次(6%),2级7例次(7%),3级18例次(19%),4级52例次(54%),两种评估方法比较Kappa是0.3113(<0.4),说明对病情控制分级的一致性较差,通过呼气峰流速监测可以发现更多处于发作期的患者.另外通过呼气峰流速监测发现,如果以不同的时间段计算呼气峰流速变化率,对判断哮喘病情控制分级有影响.结论:不进行呼气峰流速监测有低估哮喘病情的倾向,通过呼气峰流速的监测可以发现无临床症状哮喘患者病情的轻微变化.
推荐文章
哮喘日记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哮喘
哮喘日记
呼气峰流速
生命质量
支气管激发试验预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的远期预后分级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激发试验
复发
预后
哮喘日志与肺通气功能对应监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支气管哮喘
病情严重程度
哮喘日志
肺通气功能
对应监测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
支气管哮喘
基础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呼气峰流速监测及哮喘日记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分级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最大呼气流速 哮喘 评价研究
年,卷(期) 2005,(1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62.2
字数 54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15.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83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最大呼气流速
哮喘
评价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