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紧张性颈反射刺激结合其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100例为1999-10/2001-10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病程1~6个月.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应用Brunnstrun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紧张性颈反射刺激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分别进行Brunnstrun分级评定以观察疗效(Brannstrun为六级评分法,评级越高,患者异常运动模式和肌痉挛状况越缓解).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无脱落者.治疗前患者Brunnstrun分级:治疗组Ⅰ或Ⅱ级8例(16%,8/50),Ⅲ级42例(84%,42/50);对照组Ⅰ或Ⅱ级6例(12%),Ⅲ级44例(88%).治疗后患者Brunnstrun分级:治疗组7例(88%,7/8)Ⅰ或Ⅱ级的患者恢复到Ⅳ级,36例(86%,36/42)Ⅲ级患者恢复到Ⅳ级.对照组2例(33%,2/6)Ⅰ或Ⅱ级的患者恢复到Ⅳ级,15例(34%,15/44)Ⅲ级患者恢复到Ⅳ级.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的1~6个月内,采用紧张性颈反射刺激结合其他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并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推荐文章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脑卒中
针刺
痉挛性偏瘫
临床研究
自拟通络散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应用效果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定向透药
针灸
自拟通络散
头针同步结合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
痉挛性偏瘫
头针
神经肌肉刺激疗法
甘氨酸
γ-氨基丁酸
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泻阴补阳针刺法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痉挛程度分级
不良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紧张性颈反射刺激配合促进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偏瘫/康复 痉挛 功能恢复
年,卷(期) 2005,(2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1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33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2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雄伟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神经内科 32 202 7.0 11.0
2 刘宏斌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44 110 6.0 9.0
3 杨光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3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血管意外
偏瘫/康复
痉挛
功能恢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