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行为学及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取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50只,制造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断造模手术后,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脑心通4 g/kg组、2 g/kg组、1 g/kg组、生理盐水和假手术组,各组又分为6,24,48,72 h,7 d 5个亚组,每亚组均为6只大鼠.脑心通各剂量组均为灌胃给药,生理盐水组给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相应时间点进行行为学评分后处死动物快速取脑,观察脑含水量的变化,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中有8只大鼠死亡,后随机补充,进入结果分析仍为150只大鼠.①行为学评分:大鼠在大脑中动脉阻断后手术对侧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瘫痪,在术后48和72 h时神经功能缺损最为明显,7 d时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②病理观察: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在脑梗死后6 h局部可见少量散在炎性细胞浸润;梗死后48 h,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并持续到7 d.③脑组织含水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各组在各时间段均增加.术后24,48 h脑心通4 g/kg组为(78.95±1.36)%,(79.44±1.01)%,脑心通2 g/kg组为(79.03±0.87)%,(80.46±1.54)%,低于同期的脑心通1 g/kg组和生理盐水组[(79.21±0.68)%,(82.02±1.76)%,(79.30±1.11)%,(82.68±0.91)%,P<0.05].④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各组在各时间段均增加,梗死后6 h开始增多,48 h达高峰.术后24,48 h脑心通4 g/kg组为(27.6±2.1),(18.4±1.5)个,脑心通2 g/kg组为(38.4±2.1),(23.2±3.3)个,低于同期的脑心通1 g/kg组和生理盐水组[(50.4±5.6),(30.8±5.3),(52.8±3.7),(33.0±4.7)个,P<0.05].结论:脑心通可能通过减轻脑水肿,降低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从而对大鼠缺血脑组织损伤产生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