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放射学检查,确立诊断标准,以期为采用矫正寰枢椎移位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临床选择.方法:于1999-07/2003-08选择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骨科收治颈性眩晕患者78例.病程至少1年,治疗前后详细查体,所有患者均摄颈椎前后位、侧位及颈椎张口位,部分患者行颈椎MRI椎动脉造影.根据颈椎放射检查寰椎偏移将其分为寰椎前弓上右移7例;寰椎前弓上左移10例;寰椎前弓上右移向前旋转4例;寰椎前弓上右移向后旋转8例;寰椎前弓上左移向前旋转6例;寰椎前弓上左移向后旋转9例;寰椎前弓下右移5例;寰椎前弓下左移4例;寰椎前弓下右移向前旋转5例;寰椎前弓下右移向后旋转7例;寰椎前弓下左移向前旋转5例;寰椎前弓下左移向后旋转8例.按照临床分型进行手法寰椎矫正治疗.取仰卧位,寰椎的横突前外、外侧及后外侧为接触点,用示指远节指间关节接触寰椎横突矫正向左或右的侧移和向前或后的旋转.治疗评估效果依据颈椎功能恢复情况及放射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级.①优:眩晕完全缓解,无失眠、头痛等症状,恢复工作,X射线复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或接近正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基本相等.②良:眩晕基本缓解,失眠、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X射线复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或接近正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基本相等.③一般:眩晕有所缓解,失眠、头痛等症状减轻,日常工作和生活需口服药物治疗,X射线复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不等.④差:眩晕无缓解或加重,失眠、头痛等症状无明显减轻,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X射线复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不等.结果:78例患者均获矫正治疗,平均随访3年,随访率100%.所有的患者均眩晕缓解,失眠、头痛减轻,颈椎的功能改善;X射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或接近正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不等好转.其中优47例(61%);良22例(28%);一般9例(11%);差0例.优良率为89%.结论:通过手法治疗矫正寰椎的侧移和旋转,能消除对椎动脉的影响,改善颈性眩晕症状.
推荐文章
正骨手法治疗两种不同原因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比较
眩晕
正骨手法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颈性眩晕
正骨推拿
手法治疗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观察与体会
颈性眩晕
针刀闭合术
手法复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手法矫正寰椎偏移治疗颈性眩晕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寰椎侧移/旋转 分型 矫正治疗
年,卷(期) 2005,(34)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康复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113
页数 2页 分类号 R681
字数 330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性眩晕
寰椎侧移/旋转
分型
矫正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