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人类老年时生活质量下降和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发生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失偶联有关,因而在细胞水平上观察药物对成骨细胞功能的调整作用是评价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药效的方法之一.目的:了解4,5,6-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设计:以大鼠成骨细胞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单盲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检验科.材料:本实验于2001-02/2001-12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核医学科同位素室完成.选择10只出生24h的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编号为SCXK11-00-0008),实验室级别为SPF级.方法:取小鼠头盖骨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四氮唑盐(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Genistein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表达、基质钙含量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形态观察、增值率测定、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基质钙含量测定、茜素红染色显示矿化结节数.结果:Genistein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提高了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基质钙含量及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增大.结论:Genistein具有刺激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促进矿化的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4,5,6--三羟基异黄酮对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钙含量及矿化功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异黄酮类/药理学 细胞培养 成骨细胞
年,卷(期) 2005,(7) 所属期刊栏目 骨质疏松症康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6-2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1
字数 13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07.08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秦林林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核医学科 3 8 1.0 2.0
2 李大为 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 2 1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异黄酮类/药理学
细胞培养
成骨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