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颞叶癫痫模型,探讨颞叶癫痫模型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改变.方法:实验于2004-05/09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进行.取SD大鼠43只,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红藻氨酸组.生理盐水组及红藻氨酸组大鼠于右侧侧脑室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 mL)和红藻氨酸(5μg),于给药后第0.5,2.0,12.0,24.0和72.0 h处死;取黑质部切片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记录阳性细胞数作半定量检测.结果: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无癫痫发作.红藻氨酸组大鼠均出现癫痫发作,发作于脑室注射红藻氨酸后10 min开始,1 h达高峰,3~6 h后停止.癫痫发作后0.5 h开始伴随有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阳性细胞数[(80.00±9.15)个]减少,与生理盐水组[(119.02±12.02)个]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31,P=0.003),2~6 h持续下降,3 d后细胞数接近正常,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其差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侧侧脑室注入红藻氨酸,可成功建立癫痫模型.红藻氨酸致痫后伴有黑质多巴胺阳性细胞数的改变,提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在颞叶癫痫活动中参与了调节作用.
推荐文章
重组α-突触核蛋白对 S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
突触蛋白类
神经元 /药物作用
黑质
多巴胺
PD模型中GDNF与星形胶质细胞对黑质DA能神经元的影响
帕金森病
GDNF
6-OHDA
星形胶质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颞叶癫痫模型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癫痫,颞叶 黑质 多巴胺 红藻氨酸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6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2.1
字数 49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05.0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海棠 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外一科 8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癫痫,颞叶
黑质
多巴胺
红藻氨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