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股骨头坏死,其发病机制尚需深入研究.目的:通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应用光、电镜观察,从形态学角度探讨其发病机制.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潍坊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病理学教研室,外科学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3在潍坊医学院形态实验中心完成,成年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10只)、氟美松组(10只)、马血清3组(20只).方法:生理盐水对照组用生理盐水10 mL/(kg·d)静脉注射,连续7 d.氟美松组肌肉注射氟美松10 mL/(kg·d),连续7 d.马血清组静脉注射马血清10 mL/kg,间隔3周,重复注射同量的马血清一次并连续7 d肌肉注射氟美松10 mL/(kg·d).分别在第5周、第10周取实验动物的股骨头的软骨下区,用光镜、电镜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动物的组织形态学观察.②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所有的实验动物均存活并纳入实验结果分析.①组织形态学观察:生理盐水对照组股骨头软骨下骨细胞排列规则,骨细胞体积小,呈扁椭圆形,胞体位于骨陷窝内,骨髓腔内血管分布均匀.氟美松,马血清两组股骨病变特征相似: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显著减少,脂肪组织明显增多;在股骨干骺端及软骨下区发现骨小梁萎缩,骨细胞核固缩,空骨陷窝数增多.②超微结构变化:生理盐水对照组正常骨细胞呈扁椭圆形,位于骨陷窝内.细胞核位于细胞一端,核膜完整,细胞质内线粒体丰富.氟美松,马血清两组电镜发现骨细胞内有脂滴,骨髓腔毛细血管狭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结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诱发兔股骨头坏死,激素引起脂肪在骨髓腔内堆积,骨髓腔内压升高而导致股骨头缺血,诱发骨细胞坏死.
推荐文章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理的探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动物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股骨头坏死早期大鼠股骨头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相关抑制剂的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
股骨头
骨坏死
糖皮质激素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关系
超微结构
股骨头坏死
血液黏度
糖皮质激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激素诱发兔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肾上腺 糖皮质激素类 组织学
年,卷(期) 2005,(46) 所属期刊栏目 组织损伤与功能重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6-18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1.8
字数 17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46.06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文君 潍坊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80 267 8.0 12.0
2 吴洪娟 潍坊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 68 295 9.0 12.0
3 黄文波 潍坊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25 134 7.0 10.0
4 王亦进 潍坊医学院外科学实验室 9 121 6.0 9.0
5 姜红心 潍坊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 26 107 6.0 9.0
6 李连忠 潍坊医学院外科学实验室 2 1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股骨头坏死
肾上腺
糖皮质激素类
组织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