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情况和发病机制,为其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70-01/2004-12与脑卒中和骨质疏松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stroke,osteoporosis,bone mineral density,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01/2005-01期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脑卒中,骨质疏松症,骨密度,脑血管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脑卒中和骨质疏松症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研究.②前后对照临床研究.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9篇关于脑卒中和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文章,其中52篇属于重复性研究和综述文献,对其余37篇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资料综合:37篇文献中包括22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15个前后对照临床研究,证实了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因运动减少、钙、镁离子代谢异常和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维生素D缺乏、神经营养不良和各细胞因子作用;其临床表现除了运动、感觉障碍外,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乏力,腰背酸痛和骨痛,以及骨密度减少和骨代谢异常.其治疗除了积极治疗脑卒中,还应加强运动,并适当给予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结论:脑卒中可合并骨质疏松症,主要因为瘫痪和制动,对脑卒中患者定期行骨密度等测定,早期发现骨质疏松改变及早治疗,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