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注意力焕散现象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2-03/2005-01德州市人民医院门诊诊治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100例为患者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4~12岁;诊断标准参照DSW-Ⅳ关于抽动障碍的分类及诊断标准.随机抽取正常健康查体儿童96例作为对照组,男64例,女32例;年龄4~14岁;无躯体及精神疾患,既往身体健康.在闭目安静状态下,常规脑电图描记,部分病例做闪光刺激及蝶骨电极诱发试验.视觉诱发电位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在20~25℃安静屏蔽室内检查,检查前3 d内禁服中枢镇静药和抗精神病药物.结果:病例组100例,脑电图呈正常及边缘状态50例,轻度异常32例,中度异常18例,无重度异常,总异常率50%(50/100).对照组92例,脑电图呈正常及边缘状态92例,轻度异常4例,无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总异常率4.17%(4/96).病例组与对照组脑电图异常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1.9988,P<0.001).病例组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46%,其中单侧异常18例,双侧异常28例,病例组P100潜伏期及N145峰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100潜伏期(101.62±7.50),(96.80±3.98)ms;N145峰潜伏期(164.67±33.14),(152.67±16.65)ms,t=80.33,45.48,P<0.001].结论:脑电图异常结果提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有一定的脑功能障碍,视觉诱发电位P100,N145潜伏期及峰潜伏期延长说明视觉皮质中枢受到一定损害,从而出现注意力涣散现象.
推荐文章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抽动-秽语综合征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中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及脑电图分析
抽动秽语综合征
辨证分型
脑电图
抽动秽语综合征50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抽动秽语综合征
脑电图
抽动秽语综合征12例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
抽动秽语综合征
脑电图
视频脑电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脑电图与视觉诱发电位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注意力焕散现象的评估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多动秽语综合征 脑电描记术 诱发电位 视觉
年,卷(期) 2005,(2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9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9.05
字数 30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24.05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立荣 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科脑电图室 7 9 2.0 2.0
2 胡德强 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科脑电图室 7 8 1.0 2.0
3 冯梅梅 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科脑电图室 7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动秽语综合征
脑电描记术
诱发电位
视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