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干预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体质量、临床评分、血钙及足垫厚度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纯系雌性Lewis大鼠56只.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各28只.预防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口服对照组、口服预防组、注射对照组及注射预防组各7只;治疗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脑脊髓炎口服对照组、脑脊髓炎口服治疗组、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及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各7只.①动物模型的制备:每只大鼠双侧后足跖一次性皮下注射含有豚鼠髓鞘素碱性蛋白25 μg的福氏完全佐剂200μL.②分组干预:①口服对照组及口服预防组:致敏当天(第0天),每天给每只鼠喂花生油0.3 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2.5μg/kg花生油0.3 mL/d,至第10天.注射对照B组及注射预防组:致敏第0天开始,隔天给每只大鼠腹腔注射花生油0.1 mL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5μg/kg花生油0.1 mL(1,25二羟基维生素D3注射制剂浓度为10 mg/L),至第10天.脑脊髓炎口服对照组及脑脊髓炎口服治疗组: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症状当天,给每只大鼠喂花生油0.3 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2.5μg/kg花生油0.3 mL/d,至第18天.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及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症状当天及第1天给每只大鼠注射花生油0.1 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5 μg/kg花生油0.1 mL/d,然后喂饲花生油0.3 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2.5 μg/kg花生油0.3 mL/d,至第18天.③临床评分:大鼠致敏后,每天对实验大鼠进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严重性的临床评估④)于致敏前、出现临床症状高峰期、恢复期分别采各组大鼠静脉血测Ca2+水平.⑤足垫厚度:于致敏后第5天足垫红肿高峰期,采用盲法用游标卡尺由至少两个观察者对实验大鼠后足垫厚度测量.⑥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鼠5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预防组大鼠各项指标变化:①大鼠临床评分:口服对照及口服预防大鼠于第10天开始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第12天达高峰,第16天逐渐恢复;预防口服预防组及注射预防组大鼠发病高峰延迟,分别于第11和12天逐步发病,第12和13天病情达高峰,第16天症状逐渐恢复.口服对照组与口服预防组高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注射预防组高峰评分明显低于注射对照及口服预防组(P<0.05).②大鼠外周血清Ca2+水平:各组致敏前无明显差别(P>0.05);临床评分高峰期第12天注射预防组明显高于注射对照组(P<0.01),口服预防组明显高于口服对照组(P<0.05),而注射预防组亦高于口服预防组(P<0.05);症状完全恢复期第18天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③足垫厚度变化:注射预防组明显小于注射对照组(P<0.05),口服预防组与口服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大鼠各项指标变化:①临床评分:致敏第12~15天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临床评分明显低于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P<0.05),而脑脊髓炎口服治疗组与脑脊髓炎口服对照组临床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②大鼠血清Ca2+水平:各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第3天(致敏第12天)及治疗第9天(致敏第18天):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明显高于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P<0.05).各组模型诱导的成功率均为100%,所有致敏但未治疗的大鼠均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结论:①髓鞘素碱性蛋白加完全佐剂致敏Lewis大鼠的成功率达100%.②)致敏大鼠能迅速吸收注射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口服组虽然选择了最小量,大鼠胃肠道仍不能完全吸收油剂,使药物吸收利用缓慢.这提示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口服制剂的浓缩剂型,将有利于其吸收利用.③选择连续2 d注射后口服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用药方式,可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血药浓度.④应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治疗和预防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可使其症状缓解.⑤注射用药后,1,25二羟基维生素D3在体内吸收迅速,血Ca2+升高明显;而口服用药后,血Ca2+升高缓慢,其预防效果低于注射用药.⑥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使致敏后足垫厚度减小.
推荐文章
1,25-二羟维生素D3对豚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骨化三醇
脑脊髓炎
自身免疫性
实验性
淋巴细胞亚群
1,25-二羟维生素D3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25-二羟维生素D3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白介素-4
白介素-10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血脑屏障破坏的磁共振研究
脑脊髓炎
变应性
血脑屏障
磁共振成像
雌激素对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
髓鞘碱性蛋白
多发性硬化
雌激素
实验性免疫性脑脊髓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症状、血钙及足垫厚度的治疗与预防效果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脊髓炎/预防和控制 维生素D/治疗应用 体重
年,卷(期) 2005,(29) 所属期刊栏目 脑及周围神经损伤康复相关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64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29.05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维治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140 810 14.0 20.0
2 杨宝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 237 2632 27.0 41.0
3 张凤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 15 54 5.0 6.0
4 富羽弘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19 121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脊髓炎/预防和控制
维生素D/治疗应用
体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