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疼痛症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目前应用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然而针灸疗法方法甚多,各有所长,认识不同针法对疼痛症治疗的疗效差异,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1999年,应厄瓜多尔医学疼痛学会的要求,开展此项观察.目的:观察不同针法对不同疾病疼痛症的疗效差异.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厄瓜多尔三军总医院疼痛科,成都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外一科.对象:选择1999-05/2000-11厄瓜多尔三军总医院疼痛科门诊腰肌劳损、增生性脊柱炎患者360例,其中腰肌劳损179例,增生性脊柱炎181例.随机对两类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即腰肌劳损皮肤针组88例,体针组91例;增生性脊柱炎皮肤针组92例,体针组89例.方法:分别运用皮肤针、体针对上述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同时对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加以观察.隔日治疗1次,腰肌劳损5次为基本疗程,增生性脊柱炎则为7次.治疗结果按Budzynski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统计方法采用MEP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主要观察指标:皮肤针、体针组对腰肌劳损、增生性脊柱炎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情况,并对同种疗法治疗异病、不同疗法治疗同病的疗效、疗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病例366例,剔除病例6例,实际完成完整病例360例.①皮肤针、体针疗法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分级均较治疗前减轻(P<0.01).②皮肤针对腰肌劳损、增生性脊柱炎治疗,以腰肌劳损疗效明显(P<0.01);皮肤针对腰肌劳损治疗疗效优于体针组(P<0.05).③体针组增生性脊柱炎疼痛分级Ⅰ级者明显高于皮肤针组,但总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④两组患者疼痛分级减少1个等级时,平均治疗次数皮肤针组少于体针组(P<0.05).结论:皮肤针与体针对增生性脊柱炎、腰肌劳损两类疾病疼痛症的治疗上,均有较好疗效,其中,以皮肤针对软组织损伤疗效明显,且起效迅速;体针对增生性脊柱炎患者疼痛改善上较皮肤针更为彻底.
推荐文章
皮肤针结合体针治疗增生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增生性脊柱炎
体针
皮肤针
电针治疗增生性脊柱炎
增生性脊柱炎
穴位
手法
电针
增生性脊柱炎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
腰痛
增生性脊柱炎
针灸疗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皮肤针与体针对腰肌劳损和增生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腰肌 扭伤和劳损 脊柱炎 疼痛 皮肤针疗法
年,卷(期) 2005,(4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16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1.5
字数 18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42.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金标 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外一科 6 26 2.0 5.0
2 廉南 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中医科 3 5 1.0 2.0
3 严清明 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中医科 2 1 1.0 1.0
4 Francisco Torres 1 0 0.0 0.0
5 Edwin Guerra 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外一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腰肌
扭伤和劳损
脊柱炎
疼痛
皮肤针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